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>政务公开>部门信息公开目录>城管局>法定主动公开内容>管理与服务>市政服务

丰城市:着力改造提升城市小微公共空间

访问量:

关联稿件:

    近年来,丰城市紧扣市民所需与本市发展实际,群策群力,努力盘活城市小微公共空间,让“被遗忘的角落”焕发新的活力。

坚持问计于民,以微改造联动多方力。秉持“用微改造撬动大民生”的工作理念,精心制定工作方案,瞄准基础设施短板和“城市病”,实行规划新建、改造扩建、更新提质“三频同振”,细分出14个领域,确定80余项具体实施项目,总投入1.64亿元,联接起城管、住建等7个部门单位及剑光、剑南等4个属地街道,构建起改造提升“一盘棋”的工作格局。同时,坚持将“接地气、通民情”贯穿工作全过程,采取“上门听诉、发放征求意见表、社区座谈”等方式,广泛征求市民群众意见建议,努力提高小微公共空间的使用度和实用性,在工作中保持了“零补偿、零违建、零信访”的良好态势。

坚持惠及于民,把“旧口袋”绣出新风景。重点围绕市民群众健身休闲所需,在居民小区周边凌乱无序、破旧废弃的地块上想办法、动脑筋,改造修建“口袋公园”7处,精品休闲健身园20处,智慧型公共空间(聚会活动场所)7处,亲子乐园3处,休闲广场8处,更新提质项目5处,着力提升空间的功能性和参与度,实现废弃地块由“乱”到“美”、由“旧”到“新”的转变,让市民群众走出家门即能切实感受到身边的变化,欣赏到“家门口”的景观,方寸之间也能有心仪天地。

坚持便利于民,用边角料重构小美好。重点围绕解决市民群众生活难题所需,将城市的闲置地块功能重构,改造修建停车场67个,增加停车位近3000个,充电桩350余个,洗车池10处,油车电车都能“各得其所”;设置便民服务点16处,居民可以安心晾晒、舒心交流;设置菜地集中耕种区5处,让大爷大妈们活动筋骨,收获四季;设置夜间经济区5处。通过改造,一批城市“边角料”转化为了城市的“金边银角”,城市的怨气少了、人气旺了,细微之处也能内含乾坤。

坚持服务于民,让方寸地化作“小窗口”。重点围绕文化传承和文化赋能,在改造中融入传统美德、本地历史文化、新时代文明新风尚等内容,打造了17处街头清新文化墙,将冰冷的墙壁变为对外展示的窗口,让市民群众在感受青砖黛瓦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。此外,改造社区活动中心4处,活动中心内设有服务窗口、红色驿站、“妇女儿童之家”“退役军人之家”等区域,能够较好地为市民群众提供咨询求助、阅读、学习等服务功能,“转角之处”也能遇见文明。


(供稿人:丰城市城市管理局  欧阳犇、吴小强

附件: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返回顶部关闭本页
Baidu
map